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、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。
特朗普将要重返白宫,显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。
大家都没有忘记,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内,美方依据“301条款”对中国加征三轮关税。其中,美国分别于2018年7月6日和2018年8月23日,对3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%的关税;2018年9月24日,美国对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%关税;2019年9月1日对12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。
而在之后拜登的四年任期内,上述关税并未被取消,拜登政府甚至还在一些特殊领域对中国加征关税,比如自今年9月27日起,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100%,太阳能电池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50%,电动汽车电池、关键矿产、钢铁、铝、口罩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25%,将中国半导体的进口关税提高50%。
拜登政府还大力限制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发展,比如最近很多人都在关心美国大选,却往往忽视了十月底落地的政策,即限制美国人士在半导体、量子信息以及人工智能(AI)领域与中国人士进行特定的交易。
如今特朗普锁定下一任美国总统,他上台后,针对中国经济的措施有可能不仅照单全收,还会变本加厉。
比如,在今年竞选期间,特朗普就喊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60%关税。
加关税短期内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,比如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的2018年,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从2017年的12.8%降至12.7%。
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60%关税,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(PIIE)预测,将影响中国2025 年GDP在基准水平上下降0.85个百分点。
当然,从长期来看,美国对中国加关税的影响会逐渐淡化,像2018年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下降,但2019年又回升,2023 年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4.2%,已经高于中美贸易摩擦之前2015年13.7%的高点。
但这是中国近年来民众努力奋斗,以至于产业升级并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市场的结果。随着全世界市场日趋饱和,以及更多国家树立起贸易壁垒,未来谋求出口大幅增长的空间也逐渐逼仄。
说到这里,在未来几年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速,怕还是要在内需上下功夫。
不过今年消费数据不是很好看,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,请点击文末“在看”,我们会找时间充分阐述这一问题。
当然,消费疲软和民众收入预期变差有关,大家觉得未来还能赚很多钱,自然会去多消费;反之,如果觉得未来赚不到太多钱,也就会减少开支了。
所以中国要开发内需,需要提升民众收入水平。
根据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(OECD)数据,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,2008-2020年,中国居民部门占比均值为51.4%,明显低于美国的64.7%、德国的54.37%、日本的57.71%。
再分配结果来看,2008-2020年,中国居民部门占比均值为57.91%,略低于德国的58.09%,更是远低于美国的77.36%。
所以中国居民收入还有提升空间,需要提升劳动报酬水平,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,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,才能促使他们消费。
不然的话,民众会更倾向于为未来储蓄,就像今年前三季度那样,人民币存款增加16.62万亿元,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.85万亿元——大家都不敢花钱。
卷出口总会有个尽头,特朗普上台有可能加速这个尽头的到来,是时候转向内需了——也许这又是一次倒逼的机会,倒逼对民众收入和福利的重视,倒逼消费的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