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动;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,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
《一丛花 》
重九日堆菊山一座,作此赏之
【清】潘榕
西风瑟瑟又重阳。
抚景感苍凉。
故堆丛菊山层叠,
把秋色、装点春光。
得伴花吟,纵无客饮,相对亦徜徉。
莫嫌清瘦自能香。
老圃几经霜。
不趋炎热偏趋冷,
年来也、一样心肠。
晚节同坚,孤芳独赏,有骨傲何妨。
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
【唐】孟浩然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
相望试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
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
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译文:
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,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。
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,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。
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,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。
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,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。
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,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。
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,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。
《黄莺儿·塞上重阳》
【明】薛论道
荏苒又重阳,
拥旌旄倚太行,
登临疑是青霄上。
天长地长,云茫水茫,
胡尘静扫山河壮。
望遐荒,王庭何处?
万里尽秋霜。
译文:
时光渐渐过去,又到一年重阳时节,将士们手执旗帜,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,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。天长地阔,云水茫茫,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一般,被一扫而净。远望荒僻之地,哪里还看得到胡人首领的居住地?万里疆土皆是秋日银霜。
注释:
荏苒:时光渐渐过去。
旌旄:军中的旗帜。
太行:山名,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,明朝时为边防重地。
青宵上:天上,形容很高。
胡尘:指少数民族入侵时的征尘与战火。
王庭:泛指少数民族首领居住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