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中国史,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。
政权的出现,来自人们应对灾难的需要——中国的历史开始于灾难,因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,才有了大禹治水,由此才有了史书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。
政权的失败,往往也放大了灾难——历史上苛政、战争带来的灾难更甚于自然灾害,且随着历史的演进,愈演愈烈,由此带来的社会动乱、人口的流离与迁徙,甚至扭转了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的格局,塑造了国家与国民的基本特性。
有灾难就有抗灾与救灾。抗灾与救灾的态度,成为衡量历代政权得失的标尺。今天面临的灾难和应对灾难的诸多措施,在历史中也并非新鲜事——
民国应对大疫,甚至已有科学和完备的防疫手册,其措施如禁止出入,竭力消毒……然而,措施再好,总是收效甚微,往往成为少数人贪墨舞弊的土壤;再加上报灾不实,终究无法逃脱历代“有赈而不济民”的结局。
为什么每逢大疫必有大乱,改朝换代的背后,灾难总是如影随形?为什么无论社会和技术有了多大进步,面对相似的灾难,历史总会重演?为什么那些看似良好意愿的救灾举措,常常造成新的灾难?
灾难从未走远,对灾难的反思,离不开历史的教训。为此,先知书店诚荐一部这个领域独一无二的经典邓拓《中国救荒史》——
1. 开山:本书是中国灾难史和救灾史上开创性的经典,第一次系统呈现了几千年历史上的灾荒的演变与影响,人口流移和死亡、暴乱、战争、经济衰落的真实状况;也是第一部深入探讨历代救灾利弊得失的著作。
2. 经典:1936年完成时,初版即被列入商务印书馆著名的“中国文化史丛书”,深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,不久便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。书中的研究至今仍不过时,迄今为止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教科书式作品,每遇大灾必被提及引述。2020年更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。
3. 传奇:这部极具问题意识的作品,初版是邓拓(邓云特为笔名)25周岁时写出的传奇之作。在一连串家国动荡与个人忧患的夹缝中,这位青年学者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便交上了一份极具分量的研究成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邓拓还是五六十年代历史绕不开的一页,他的死,为那段动荡的历史掀开了序幕。
4. 最后库存:书架上有这样一本救荒史,面对灾难不失去一个现代人应有的清醒。先知书店深知此书的价值,找到这一最宜捧读的版本,争取到出版社的最后库存,识别上图中的二维码,即可收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