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行中的日本海上保安厅海巡舰(资料图)
中国允许海警局使用武器的《海警法》2月1日施行后,海警舰从2月6日开始进入钓鱼岛附近日本认为是“领海”的区域,数日来连续在钓鱼岛水域航行,并执行执法任务,据日本方面称:15日下午渔船进入“领海”之后,2艘中国海警舰也尾随同时驶入。这2艘海警舰留在“领海”内的时间约达23个小时。“现在虽然没有进行武力攻击,但是试图以高压的手段把日本渔船从钓鱼岛海域赶出去。”
日本方面认为中国方面使用武器迫在眉睫,因此决定“不排除使用武器”。
日本《海上保安厅法》第20条就海上保安官的武器使用要件规定,关于海上保安官及海上保安官侯补的武器的使用,适用于《警察官职务执行法》第7条的规定。
而对使用武器的中国海警舰日方也使用武器,适用于《警察官职务执行法》第7条。该条规定,若有逮捕犯人和防止其逃跑等恰当理由,就可以在合理且必要的限度下使用武器等。
日本海上保安厅长官奥岛高弘17日在记者会中宣布,因应中国的《海警法》,日本也准许在日本领海巡逻的警备队,在符合国际法的前提下,必要时“可以使用武器”。
中国实施海警法准许海警使用武器后,被外界解读为剑指钓鱼岛。
日本2月17日也宣布海巡警备队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器,台湾“驻美代表”萧美琴表示担忧东亚局势的紧张度会升高。与此同时,台湾海巡舰则在舰身上增加英文的台湾“TAIWAN”,以便提升海上执法识别度。
中国2月1日宣布实施《海警法》,准许大陆海警挂载武器,在认定属于中国的海域中,可对外国船只使用武力。由于过去一年中国海警频繁在钓鱼岛海域驱逐日本渔船、爆发冲突,中国海警法宣示主权意味浓厚。
有了海警法的授权,中国海警船加大了执法力度。日本媒体报导,16日上午一度有4艘中国海警船同时停留在钓鱼岛周边海域,日方视为“侵入领海”,其中1艘中国海警船疑似配备舰炮等武器。
钓鱼岛(资料图)
中日政府都授权准用武力后,中日在钓鱼岛周边对峙风险一触即发。
台湾“驻美代表”萧美琴16日接受日媒专访时就表示,担忧中国实施《海警法》后,会让东亚地区紧张情势升高。
学者:准用武器不等于增强维权力道 除非一方改变现状
辅仁大学日本学系教授何思慎1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,过去中、日、台的海巡舰艇都有配置一些轻武器装备,即便中日官方都宣示授权可使用武器,也不见得立即增强双边维权力道。
何思慎说,除非日本在钓鱼岛做出一些“破坏现状”的行为,例如日本右翼一些团体希望在钓鱼岛上兴建设施,或有日本右派政治人物建议在钓鱼岛上设立简易气象站、观测所,观测海象和气象。如果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修建这些设施,中国政府就可依其海警法清除设施。但他认为日本应该不会这么做,因为日本不会想制造大陆海警在钓鱼岛执法的事实。
何思慎说:“日本跟中国大陆应该不会有任何一方轻易去扣这扳机,只是在制度里日本保有这权利、日本制度面允许执法上可以做的。从日本内阁反应看,并不想升高钓鱼岛维权方式,到目前日本应也不会派出海上自卫队进入。如果以海上自卫队取代现在巡逻的海上保安厅,就会被说是改变现状。”
何思慎认为,中日双方都不会在这问题上轻举妄动,让对方有师出有名的借口。日本在这问题上也会“谨小慎为”,尤其中日之间有很深的经贸关系。
中国海警船在东海附近“争议”小岛航行
中日在钓鱼岛展现捍卫主权决心的时候,台湾则显得“静悄悄”。何思慎说,民进党过去四年虽然延续国民党政府的立场,主张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华民国,但是不像马英九时代有具体的主张和作为。
何思慎说:“民进党对于钓鱼岛问题,采取一种只有口头宣示主权的冷处理态度,在钓鱼岛的争端上,中华民国会逐渐被边缘化,甚至于到最后,中华民国政府会失去角色。”
台湾海巡舰艇新增“TAIWAN” 提升国际辨识度
台湾海巡舰艇外壳涂装亮相,在ROC字样上,新增“TAIWAN”字样。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17日在脸书上说,媒体报导称新涂装是受“国安高层”指示。
张惇涵提到,台海周边一年约有30万艘次的各国船舶通行,在大陆推动《海警法》生效后,周边国家海巡更为吃重。在面对“灰色地带冲突”的时候,“TAIWAN”的涂装,能让台湾海巡舰艇有更清楚的辨识、更安全的执法;但不挑衅、不屈服,始终是台湾坚持的立场。
张惇涵还说,在执行守卫海疆的任务时,海巡甚至比海军更前线,近距离的执法。去年底马祖海域出现大量违法抽砂船事件,就是海巡舰艇负责执法驱离。台湾据此已宣示国舰国造,展开十年打造超过100艘舰艇的“筹建海巡舰艇发展计划”。
台湾海巡舰艇新涂装增加“TAIWAN”英文字样,为提升国际辨识度,与大陆海警船有所区别
台湾最大在野党国民党17日则发声明呼吁中、日均应自我克制,不升高对立及武装行动,避免危及区域和平与稳定。
国民党发言人洪于茜1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,国民党主张,无论从历史文献、地理和法理依据,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于“中华民国”,民进党“政府”不该自我噤声、消极无为,而应坚持“主权在我、搁置争议、和平互惠、共同开发”的立场,以实际行动捍卫台湾的“主权”与“渔权”。